1. 思秀推文
  2. 北明共和
  3. 第四章 實驗漁網
譚啟明 作品

第四章 實驗漁網

    

兩個人分彆劃兩隻鹿皮筏子在白楊木河與鬆花江交彙的地方開始使用漁網捕魚的時候,才發現這樣這北方資源的豐富真就不是蓋的,拖行不久,網內大魚翻滾,兩隻單薄的鹿皮筏子己經無法拖動漁網,那些一米多長的大魚,從漁網中跳躍出水麵激起的浪花,幾乎要掀翻鹿皮筏子哦,於是又加了幾個人手、幾個鹿皮、個樺樹皮筏子,部落所有的鹿皮、樺樹皮筏子都被派出來,最終還是冇有辦法拖動漁網的,冇有辦法,如果繼續這樣拉動漁網,最終也許讓漁網經受不住太多魚的重量,拉斷了漁網就得不償失了,立刻領幾個部落捕魚能手手持魚叉,紛紛用魚叉拋向那些試圖逃遁的大魚,索倫部落的魚叉手真正的好技術,魚叉劃過,又狠又準,這樣好的身手要是在軍隊中,如果拋擲起希臘乃至羅馬帝國的投槍,真真的冇有對手啊。

終於把漁網拉在白楊木河的沙灘上,一米以上的大魚5條,幾斤以上的小魚無數,目測這一網魚貨要在三千多斤以上……夜晚,在篝火前烤魚,終於瞭解到部落的基本情況,索倫張部有人口102人,青壯年男人28人,青壯女人24人,少年23人,孩童19人,老弱8人,鐵刀一把,馴鹿243隻,骨刀30把,骨製魚叉32把活下去還是不困難的,然而作為一個部落,太屏弱了,孱弱到根本冇有抵抗能力,而馴鹿群讓部落幾乎連逃跑的能力也冇有,而部落的生產策略就是不斷的、不斷的在深山裡躲藏。

麵對從來冇有過如此收穫的魚,部落是快樂的,譚啟明召集張塔與索烏,組織新的生產,既然漁網提高了生產力,那就讓更多得人從過去的生產中解放出來,就把這102人開始分幾組。

第一組是漁業組,8個青壯男人,每天負責下網捕魚第二組畜牧組,2個青壯男人和10個少年,負責放養馴鹿。

第三組加工組,8個女人,4個老弱,負責每天捕魚的晾曬或煙燻,部落以前冇有儲存魚的方法,這個還必須教會部落人曬魚乾與熏製魚乾。

第西組製革組,5個女人3個少女,負責魚皮製革,製作魚皮衣服與鞋帽第五組製陶組,3個老弱3個少年,依舊用黏土、石英砂燒製不同規格的陶器,不過現在在河邊修建了一個簡易陶窯來燒製。

第六組采摘組,5個女人和3個少女,負責去附近樹林采集各種野菜,很多野菜也不在部落食譜中,也要教會,還好樹林裡的野菜可是太多了。

第七組留守組20個孩子加8日三餐。

第八組,這是最重要的一組,老譚自己負責,餘下的18個青壯男人全部在這一組,這個組叫製造組。

張塔負責放牧、捕魚、索烏負責采集、製革、張滿負責後勤諸多事務。

改變部落的、改變自己的,要在這嚴酷的時代努力的活下去,就必須製造出工具、武器。

同時規定,每天晚飯吃完烤魚、烤肉之後,全部落要參加學習,學習漢語,學習簡單計算、學習譚啟明講的一切,而首先必須把現代漢語普及下去,相比於生產,這現代漢語的普及更加的困難,但是居於懼怕神明的力量,部落的人還是努力的學習著現代漢語。